1、城市停车有多难?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 亿辆,较2017 年增加了2285 万辆,增长10.51%,全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2 辆。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不仅意味着交通流量的进一步增长,更意味着未来我国“停车难”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图一 中国汽车保有量和GDP增长曲线

以北京为例,停车位缺口应该在200万个左右,缺口约占30%,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填平。其他没有限行限购的二三线城市,由于以前底子薄,停车位缺口比例会更大,有的城市缺口超过50%。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缺口比例会越来越大,停车难问题日趋严重。

2、我国目前在哪个发展阶段?

解决停车难问题,有没有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呢?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目前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呢?

纵观汽车产业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般是先发展汽车,然后再修路,再往后才是建设停车场,所以,每个国家都会经历一个停车位短缺的历史进程。

另外,每个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发展曲线一般是典型的S型曲线,都会经历低速的起步期、高速增长期、增长饱和期等阶段。如图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增长饱和期,中国、巴西还处在高速增长期,尤其是中国的增长速度更高。韩国处在两者之间,发展的速度已经没有那么高了。

图二 汽车产业100年发展历程曲线

处在饱和增长期的美、英、日等国,已经渡过了停车位不足的时期,目前基本达到均衡状态,但也都是从停车位不足的历史进程中走过来的。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20世纪70年代前,发达国家主要的精力用于建设停车场,以减少交通拥挤。70年代后,逐步转移到通过控制、管理停车活动,提升管理效率,并改变人们的出行行为。

日本在1957年颁布了《停车场法》,大力推广鼓励路外停车场的建设。1962年提出了《机动车场所之确保法实施令》和《自动车保管场所确保法实施令》,这些法规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保证了日本国内车辆增长与停车位的增长相协调。

而中国目前还处在高速增长期。所以中国目前还需要大力建设新增停车位,进行停车立法,并逐渐通过控制、管理停车活动,来改变人们的出行行为,倡导绿色出行。

3、智慧停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而交通出行和停车便利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幸福指数。解决停车难问题,是城市治理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方面。

分析研究城市停车难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 停车位现有存量远远小于汽车保有量,而且新建停车位的发展速度也跟不上汽车的发展速度,造成停车位缺口越来越大,车多位少是停车难的首要问题。

2. 现有停车位资源总体利用率较低,只能达到30%左右,这个总体利用率是指全天24小时的利用率平均值,和国际先进水平的80%相差甚远,造成资源的浪费,加剧了停车矛盾。

停车位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包括严重的城市车流潮汐现象,以及停车场间距过大,资源复用性和替代性较差;二是停车位空闲信息不透明,缺乏高效的停车诱导手段。解决利用率低的问题,必须从停车规划和停车诱导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3.车位资源没有统一编码,也没有精准的坐标信息,不利于实现车辆和车位之间实现强关联和强匹配状态,大量车辆处于游离状态,违章占道停放,影响交通畅通。什么是强关联状态?通俗的讲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如大家出差去外地时,绝大部分人都要订旅馆,不会露宿街头,这就是一种强关联状态。而停车目前不是这样,还是一种弱关联的无序状态。

4.各地政府大力倡导“共享停车”理念,但实施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现有共享停车的APP停车场数据太少,城市覆盖率大都低于10%,不能覆盖全城的大部分停车位,无法形成集聚效应,用户感受不好。

当前,国内有五百多个城市正在积极开展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停车作为智慧城市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提升民生质量的重要工程,已受到各地政府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过去的十年里,作为城市智慧停车的细胞单元,智慧停车场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万家停车场实现了智慧化运营管理,实现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还有数以千万计的车主,逐渐接受了用手机找停车位、电子支付停车费的新型停车方式。

但是独立的智慧停车场系统并不能彻底解决城市的停车难问题,各地政府在要求每个停车场上联到城市级平台时遭遇了很多阻力,停车场管理单位担心数据主权被侵害,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把一个城市做全做透,实现城市车位全覆盖。

所以我们建议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要从城市停车总体规划开始,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形成总体解决方案,推动停车立法和政策发布,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探讨新型发展模式,彻底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

4、解决城市停车问题从哪里下手?

破解城市停车难,目前普遍采用的措施有两个:

1.加大新增停车位的建设,减少车位缺口。很多城市新建了很多立体车库,或者把公园、学校操场等地下空间进行挖掘开发,建成地下车库。但是由于土地资源少、规划难突破、投资收益低等问题,新建车位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2.在互联网+时代,政府或者互联网企业建设了停车云平台,试图把路内停车和路外停车的数据上联,消灭“信息孤岛”,开展停车诱导和电子收费服务,提升停车场运营效率和车位资源的利用率,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问题出在依靠大数据盈利的模式上,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赚取了行业大部分利润,其他企业则盈利不多,这样就导致停车行业中的停车企业、物业企业对数据上联有抵触情绪,云平台的推广阻力很大,平台的城市覆盖率很难超过10%,不能形成集聚效应,消灭“信息孤岛”提升整体利用率的作用不明显。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各个城市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努力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离彻底解决城市停车难题还差之甚远。

最近十多年以来,智慧停车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如图三):一是2010年以前的停车场智能化时代,二是2010年至今的互联网+停车时代。

第一个智能化时代,解决了每个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问题,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二个互联网+停车时代,由数百个互联网停车企业主导推进,解决了停车场数据上联和电子支付的问题,有的企业也成功地连接了几千个停车场,大大地促进了停车行业的发展,培养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覆盖率太低,不能形成集聚效应。

那么下一个阶段是什么时代呢?怎么才能彻底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呢?到底是政府牵头(toG),还是企业主导(toB),从哪里入手呢?

根据停车行业这几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们对各种模式的摸索试验,我们认为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城市停车位的全覆盖,撬动一个城市停车市场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

政府主导,企业助力,制定城市停车总体解决方案,对停车场政策、立法、规划、建设、标准、管理、智慧平台、投资融资等各个方面通盘考虑,避免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错误,总体规划,逐步分解,整体推进,探索城市静态交通的G+B的新型发展模式,彻底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

这是智慧停车发展的第三个时代,我们把它称为“G+B时代”,或叫作城市级整体解决方案时代。其发展路径是,以G带动B,自上而下,由中心向末梢拓展。

图三 城市停车产业发展的三个时代

从“toG”模式入手,从城市停车总体规划开始,形成总体解决方案,推动停车立法和政策发布,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建设城市级停车管理平台,完成停车位资源的编码登记、确权等,力求短时间内完成城市停车资源的全覆盖,形成三维城市停车资源“一张图”,实现“一位一码一图”。

然后向“toB”模式扩展,利用已制定的技术标准,城市级平台快速地向下连接企业级平台和停车场系统,力求对停车资源的动态大数据做到城市全覆盖。

5、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具体思路

停车问题涉及面广,政策问题、立法问题、体制问题、技术问题、用地问题、资金问题等纠缠在一起,加之多年来的停车场建设滞后造成的车位缺口欠账,解决起来难度确实很大。

目前的情况是,各个城市的停车规划由城市规划部门制定,具体停车项目建设由发改委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停车场建设项目投融资由招商部门联系牵头,还有城市区级政府也各自在开展停车场的建设和道路停车运营管理,物业企业和停车企业运营管理路外的配建停车场,这种“零敲碎打,各行其是”的做法事实已经证明行不通。

解决停车问题应总体设计,对停车场政策、立法、规划、建设、管理、智慧平台、投融资等通盘考虑,避免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错误,应寻求城市静态交通的整体解决方案,建议由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牵头协调,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制定城市静态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城市停车问题的治理原则,要从“建、管、控”三个方面研究考虑:

“建”就是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建停车位,尽量缩小停车位缺口,尤其是住宅小区的居住停车要优先解决;

“管”就是要提升管理效率,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满意度,尤其是要消灭“信息孤岛”,提升停车位的利用率;

“控”就是要通过各种政策和经济手段,控制私家车出行比例,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做到在城市里鼓励买车但不鼓励用车,逐步达到车辆出行和停车供给的基本平衡,构建和谐发展绿色交通。

具体执行时,首先要站在一定高度,由市领导牵头制定总体解决方案,同时要建设统一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系统,还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如此才能实现城市停车资源、服务和数据的高效整合,避免陷入“孤岛困境”。

一个城市要实现智慧停车价值最大化,必须把它当成一项系统工程,要从顶层设计出发,进行自上而下的统筹谋划、部署和实施。政府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考虑整个城市智慧停车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层次和要素。

这种从顶层设计出发,由政府掌舵、行业领军企业护航的模式,正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实施智慧停车工程、破解城市停车之痛的主流模式,有望带领智慧停车开启新阶段,并助推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也唯有如此,智慧停车才能充分赋能于城市交通决策、管理和服务,在缓解城市停车难和交通拥堵方面发挥最大价值。

而要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必须分解目标、分步骤落实,包括:

1.从战略高度上制定城市停车总体解决方案。

要由市领导牵头,结合国内其它城市的经验教训,邀请专家团队,进行广泛研究,制定城市停车总体解决方案。对城市的停车现状进行详尽的调研,制定停车专项规划方案。同时要推动停车立法先行,做到有法可依,相关的政策配套也要跟上,如果地方停车立法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利用相关政策的发布执行代替。

2.筹划建设城市级停车大平台,实现城市停车资源全覆盖,“规模化、全覆盖”是推动智慧停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城市级停车大平台主要实现全市停车数据的接入、停车位资源“一位一码一图”、停车诱导导航、停车行为统一管理、自动收费清缴、客户信用体系、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

3.无论是城市级平台的体量要求还是停车产业发展的方向要求,“规模化、全覆盖”是关键,是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前提。“规模化、全覆盖”的规模效益体现在价值、标准、技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据汇聚度:现在大多数平台企业,最后汇聚的停车用户数据可能只占总数据的10%、20%左右,只有把汇聚度提到80%以上,才能形成集聚效应,整体的价值将会非常高,有价值的规模性。

第二,统一标准:当停车资源汇聚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而各个停车场系统千差万别,要想统一快速地接入大平台,就必须制定停车场的联网通讯标准和统一编码标准。

第三,动态数据:在统一的平台和标准上,推动高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利用最新的AI高位视频等停车位识别技术,才能获得全部的停车位动态实时数据,实现准确到每个车位的城市级智慧“停车一张图”,适时引导和推进片区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和高效使用。

4.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在确定了总体解决方案、开始筹建城市级大平台以后,怎么能保障项目的实施,技术标准的制定是关键性前提。当前我们主导或参与制定了4个关键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包括:停车位编码标准、停车场联网接口标准、停车指数评价标准、高位视频停车系统建设标准等,奠定了城市停车平台建设和共享停车的基础。

其中停车位编码标准实现了停车资源的统一定义、三维精准位置信息编码等,为下一步实施停车资源普查汇总、车位精准导航、资产确权交易、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奠定了基础。有了编码标准后,结合区块链技术,提升城市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停车位资产确权、赋权、资产交易等功能,提升停车位资源的投资价值,加快资本盈利退出,刺激新增车位的建设速度。同时车位有了编码和三维坐标后,便于平台对其进行资源精准匹配和精准导航,并为未来的自动驾驶、自动泊车铺路,以实现车辆和车位的强关联状态。

停车场联网接口标准实现了城市中所有异构停车场系统的联网接入和数据交互,为下一步实现停车诱导、车位预定、电子缴费、共享停车等打下基础。

停车指数评价标准实现了单个停车场和城市区域片区的停车资源使用强度的描述,通过红、黄、绿等热力图的颜色在地图上的清晰标示,形成历史数据的分析曲线,为下一步停车诱导、应急指挥、政策制定、决策支持等打下基础。

高位视频停车系统建设标准是为了配合当前各城市道路停车推广使用的高位视频技术而制定的,内容包括系统的设计、建设、测试、验收等,为普及高位视频技术奠定了基础。高位视频技术是目前最完美的路内停车管理技术,一个装置实现了车辆行为检测、车牌识别、违停检测、电子围栏、远程监控报警、无人化收费等功能,比咪表、地磁、手持POS机、视频桩等路内停车技术要好得多。

标准制定完成后,贯标落地才是更重要的,贯标的工作重点是:一,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出台一些推动标准落地的政策支撑法规,比如很多城市采取经营停车场进入管制,把停车场信息联网标准化作为进入的管制手段。二是标准的落地应该是有组织性的,应该通过统一的组织实施,统一改造认证,提升标准的信息化改造,才能快速推动标准落地。希望达到统一技术标准,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个方面的互联互通。也希望借机把行业技术标准提高到比较高的层次,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和品质化升级。

6、彻底解决城市停车的措施总结

1.首先要站在一定高度,制定总体解决方案。

2.推动停车立法先行,政策配套要跟上。

3.推动相应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贯标执行。

4.筹建城市级智慧停车大平台,应该具有开放性和普遍性,做到城市停车资源全覆盖,形成集聚效应。

5.停车数据上联,包括路内停车+路外停车,要实现标准化对接,实现车位级别的精细化数据管理。

6.智慧停车应用,不仅要面向市民、面向政府部门,也要为停车企业的运营和服务优化提供一些数据支持,从而打造一个全方位的互联网停车服务体系。最后形成“一个平台尽览全城停车资源、一个账号尽享多方停车服务、一个大脑洞察精细停车治理”的美好蓝图。

解决停车难、停车乱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极大考验。这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和配合。对于城市的管理者,要以法治化、精细化、人性化的举措,市场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用“绣花”功夫求取多方利益的平衡,积极创新停车管理的模式。对于城市的居民,也需要积极参与,在谋求个体便利时做出必要的利益取舍,逐步调整出行的习惯和观念。如此,才能让每一个市民可以在日渐拥挤的城市里生活得更有序,更美好。

安徽停车场运营——安徽顺正源停车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代客泊车11